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报告 | 打开时间胶囊,探秘史前新津

知美术馆 2021-09-26


趣知新津

深度体验报告


知美术馆闭馆5个月,原本的展览、论坛计划被打破,但同时,我们也开始了一直想进行的,对美术馆所在地——新津的地缘历史文脉探究。特别是2019年我馆举办了首届“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邀请到全球顶级学者、策展人、馆长于君山论道,将“开放的东方”这一概念深入探讨后,更促使我们想对新津背后的东方美学进行深入挖掘。


位于成都南部的新津,蕴含着打磨千年的文化底蕴:神秘的史前遗迹、观音寺壁画中佛教艺术、老君山与道家思想,修觉山的文人墨客。值此时机,体验新津鱼儿的新鲜肥美,解馋小吃的古早韵味,老派生活的安逸浪漫后,我们逐渐开启新津历史文脉的时间胶囊。



新津宝墩古城遗址,素材来源:唐淼


01

 知美术馆与宝墩 

    不解之缘


开启宝墩文化探秘的前一刻,意外发现,在美术馆工作的赵师傅竟是宝墩后人,他用儿时记忆为我们构建宝墩初印象。讲述过程中,他还提及一件趣事,知美术馆“生长”展中,那件以酒糟为引孕育生命的作品《堆肥孵化器》,所用到的酒糟也来自于宝墩。


在古老而陌生的宝墩文化所引发的好奇与缘分中,我们于这个春日周末离开城市的千篇一律,开启一场关于宝墩的“解谜”行动。


《堆肥孵化器》

作品来源:知美术馆2019国际生物艺术大展“生长”



  02       

 踏青·启程 


4月的午后,新津难得晴朗,宅家许久的人们,带着对阳光特有的渴求,出门感受落在脸上的热度。与其它生命要素空气和水相比,阳光似乎更能得到本地人的青睐。并不宽阔平整的街道上熙熙攘攘,车辆也尽量严谨地遵守交通规则。跟随导航指令,穿过喧闹的路段,一条洁净平坦的乡道,静谧得让人有些意外。


新津的田间小道,摄影:卡罗尔


对历史有些许兴趣的人,都想穿梭到另一个时间维度去探寻历史的谜团,至少,在少有商业气息的遗址,切实地感受人文风貌。而跳脱当下人类文明的旅程,总是远离苦闷、繁杂,却与对未知、自由的想象有关。

新津这条小路极其简单也有些神秘,路上绿林相伴,偶遇村民二三,仿佛带人进入另一时空。随着光线下车辆驶过扬起的细微灰尘,一场春日踏青之旅变成人文风貌巡礼的探险。

在路旁小憩的骑行老人,摄影:卡罗尔


十几分钟的车程意犹未尽,宝墩村的路牌开启了宝墩遗迹的卷轴。至此,村民也多了一些,有行人在路边操着不同于成都的方言闲聊,也有骑行的老人驻足遗址石碑处,他们不觉得儿时随处可见的土堆、石牌多特别,逍遥的叼着烟斗歇脚才是当下要紧事。

有成都深度生活经验的人会发现,折叠凳是中老年人外出游玩必备好物,行至花间,坐在阳光下摆摆龙门阵,是他们骨子里的安逸。短暂的阖上眼,有蝉鸣混合着树叶翻动的声音,也有穿城而过的古河道潺潺的流水声。而河流的贡献不仅如此,鱼凫氏族传承的渔猎技巧以及蜀地辛香滋味,让人们在想象远离现代文明的另一个平行空间,又能多添一层感官体验。

“宝墩古城遗址”石碑,摄影:卡罗尔



03

 古城·攻略 


古城之前,探索的脚步也应放缓,去石碑对面红砖瓦顶搭建的质朴展厅中,看看新石器时代宝墩先民刀耕火种的痕迹,储备一些此地考古的专业词汇;或者将此次探寻作为参考,以趣闻轶事充实春日行程。盲目的浪漫主义情怀会使探究的乐趣大打折扣,因为接下来的行程中,“攻略”的领悟有助于设想修筑于夏朝之前,被风和水侵蚀的城墙,对望史前人们的生活劳作。


宝墩古城遗址展厅,摄影:SUNRULAN


敲开展厅的暗红色木门,只要掌握新津不同于成都方言的独特之处,就可以与驻守展厅的工作人员,就宝墩村的生活话题先进行一轮讨论,以满足泛滥的好奇心。最懂宝墩村生活的本地人讲述,结合4500年前先民留下的生产器具,时间的逻辑仿佛从头脑思维的操控中解放出来,让人在当下与过去的对比、糅杂中反复体味宝墩文化真实、有趣的韵味。


宝墩古城遗址展厅,摄影:卡罗尔



04

 宝墩·揭秘 


随着关于宝墩村发现遗迹的研究与解答,时间似乎不断向历史深处推进。生活器物的出土,海市蜃楼般呈现当时人们的生活日常;城墙遗迹填补了川西史前文化中缺失的筑城技术;而发掘礼仪台,则使宝墩文化有礼仪可循城墙、礼仪台的出现也证明了宝墩时期是初见古蜀城市文明的时代可以说,宝墩文化为探究蜀文明源头,甚至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线索


宝墩文化是迄今为止在成都平原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化遗存,代表性遗存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由新津宝墩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古城和紫竹古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等座落于成都平原的众多史前城址组成。其中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津西北,被证实修筑于夏朝之前,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也是目前四川乃至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同时期古城。


宝墩文化早于人们熟知的三星堆文化,并影响三星堆文明的形成,其遗址也包括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追溯文明进程,宝墩文化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交相辉映,说明了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一样,在中华文明中地位独特。并且,宝墩文化的发掘将四川的文明向前推进500年,使西南地区的史前文明不再是一片空白,对于探寻蜀地文明的起源有着分外重要的意义

小知识



宝墩古城发掘现场鸟瞰图,图源网络


👨‍🌾

宝墩派生活观

通过出土生活器物可见,当时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脚踏实地,他们以坚实的农业基础为三星堆精神领域的发展提供可能。宝墩人,总是能制造许多器形用于围猎、种植,如:石矛、石斧、玉刀。精美陶器陶片的发掘明当时存在宗教、礼仪活动。


然而,与普通石头无异的玉石加工方式似乎代表了宝墩人并不强烈的财富占有欲。或许时空隧道另一头的宝墩文化与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相对,他们并不认同将重要物品交给已逝之人以展示逝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当代人类文明,他们殉葬文化更像是脱离了阶级分层狭隘循环。


宝墩古城遗址出土石矛,摄影:卡罗尔

参观结束后,离开展厅,走向遗址,可以遥望类似谷堆的圆柱形设施与挖掘处隐约的轮廓。此时脚下一大片青绿清香的小麦与更远的天空相接,微风吹过麦田,甚至听到了麦穗晃动的声音。田间的空旷让洒在后颈的阳光变得热辣。随手摘下一颗灌浆的麦粒,是清甜的味道,好像风一吹就会结实。走在通往古城的麦田间才觉得,我们不必扎进真假难辨的科幻世界里,与生活相关的神秘更加触手可及,生动有趣。


宝墩古城遗址旁麦田,摄影:SUNRULAN



📜

宝墩农耕图卷


当时游牧而来的宝墩先民应该没有想到,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的新津宝墩村,会成为当时奠定此地农耕文明的基础。6000多年前,成都平原上大水退去,川西北高原的游牧民族不断寻找宜居地,并逐渐迁徙到成都平原。最终,红土台地与河道留住了游牧民族,也开启了先民“避水、利用水”的日常劳作。


考古研究证实,在宝墩文化时期,水稻已经在成都平原广泛种植,并形成稻、粟混合的农业体系。通过眼前青葱的麦田与人工河道痕迹不难想象,宝墩文化时期的人们,就在这片相同的土地上灌溉、种植水稻、粟米等农作物的场景。


宝墩古城复原模型,图源网络


回想宝墩时期农作、捕猎用具制作技术的发达,竟让人不自觉细数先民桌上的餐饭:大米、粟米、豌豆、豇豆、薏苡、野菜以及猪肉、鹿肉、鱼肉等,是否也让他们在食物搭配时挑挑拣拣?而幸福“愁思”中的安宁生活,或许造就了成都人性格中的源远流长的安逸。


虽然后来生活在宝墩村的村民不得不因为考古挖掘而另迁新址,但他们在宝墩遗址中留下的地名:游埂子、狗儿墩、猪儿墩、茶埂子、李埂子……相比于“人类从何而来”的哲学命题角度,更为这些土堆遥远的历史添了一丝烟火气息。


宝墩古城遗址出土的碎片,摄影:SUNRULAN

在旅程的终点,宝墩遗址的一处挖掘现场,除了仿佛走进史料、走入影片的不真实感与复杂情绪,以及耳边考古村民间的对谈“密语”,更多是感叹储备资料所言不虚。在这里确实可以看到4000多年前古蜀城市规划雏形。午后的光线没有遮挡,宝墩城内几十米长,一字排开的排房建筑轮廓清晰可见。除了以排房为主的生活区、生产区,还有刚刚挖掘出,并正在丈量的墓葬坑。


考古负责人唐淼老师在工作间隙,热情地介绍最新考古秘闻:“这个土坑,是宝墩先民的墓葬,当时的墓葬形式大多为竖穴土坑墓”。他进一步科普目前宝墩遗址的考古进程,主要集中在研究当时人们的聚落形态,客观的还原生产生活面貌、基本技能(水稻种植、家猪饲养)。说到此处,突然想起来时,经过刘家碾地铁站的一家,据说是宝墩人开的宝墩卤肉。似乎宝墩村民承袭着先民几千年的圈养技术,并将香气升腾的猪肉烹饪手艺传承至今,时间更迭,滋味不变,让人顿时味蕾大开。


卤肉,图源网络

另有奇趣的是,在这些阡陌纵横的沟渠与基槽之间,房屋、墓葬与小作坊一应俱全。如今宝墩村民熟知的,高地处的“林盘”正是当时人们居住的地方。面对无法踏入的遗迹,单是忙碌挖掘的身影与唐老师的讲述,就能让人穿越时间,对望史前生活的图景:部族中同样稀松平常的午后,阳光照射在高台地上的“竹骨泥墙”,五口之家中渔猎、种植工作合理分配。出门左转处的石器制作坊正敲打着叮当作响,一旁新石器时代流行的圈足尊、高领罐等陶器在烧窑中烟雾缭绕。墓葬坑就在房子周围低洼的地形中,出门倾倒生活垃圾时,也不得不与墓葬处打个照面。这样的景象似乎是头脑中古老又熟悉的画面,也是唐老师口中:“整个巴蜀文化,最开始孕育的地方,也是人类来探索成都平原时到达的第一块地方”。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川西林盘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小的林盘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大的林盘能有上百户。

小知识



游埂子西段深沟,图源网络



🧱

城墙的记忆


唐老师描述着规划城市轮廓的古城墙,横切面呈梯形,高约7~8约20~30米,高大宽厚的墙体隔绝外部侵袭城内由城墙分隔为两圈的构造,似乎可以猜测其中的社会阶层,又或许是随人口数量增加而进行的扩建。


狗儿墩城墙剖面,图源网络


宝墩文化中带有防御功能的城墙,在当下保留着历史的记忆,诠释时间的锐利与蜿蜒。随着时代变换,城墙也成为人类主观中的符号:无论是高迪眼中梦幻的墙壁,还是冷战时期保留涂鸦式“呐喊”的柏林墙,墙的执着与记忆的纹理都延伸到今天。


承载历史记忆的柏林墙,图源网络


对于艺术家魏立刚来说,城墙的概念糅杂着童年的记忆与遐想。在《云荡·集成电路·城墙》中,他将儿时父亲手工制作的机械玩具、废弃的电路板与城墙砖结合,呈现着本能、古老的情感,并将人带入到他回忆中作为铁路工人的父亲身边,回到城墙下、铁路边。


《云荡·集成电路·城墙》,魏立刚,宣纸、墨

152.2cm × 83.6cm × 2,1999

作品来源:知美术馆2019魏立刚个展“万物”



卵石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据成都考古资料可知,宝墩遗址遍布卵石——城墙、礼仪台、奇怪的卵石坑等各处皆可寻得卵石的踪迹。学者们的看法是:“城墙表面的卵石层面有利于城墙的排水;卵石与河沙混合修建城墙可以增强城墙的牢固性。”然而,城中的卵石除了防洪,也呈现出“集体”生活中的古城居民,或遵循着一定的家族、社会规则。


残留的卵石,图源网络


而对话神灵,试图相遇浩瀚的未知时,卵石不仅是古蜀人的象征物,在日本,同样被使用于建造神社,塑造与死亡和重生的仪式感。国际艺术家森万里子的作品《平底石》,便从日本史前文化溯源,用22块陶瓷石头复原了神社的狭小入口,并引向圆形的仪式区域。在石头布阵的中心,艺术家用亚克力复制了于博物馆中保存的,绳文时期用于仪式的花瓶,以此链接过去与现在,自然与精神世界。

《平底石》,森万里子

作品来源:知美术馆2018媒体艺术大展“开”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比的趣味中,更令人惊叹的巧合总是如期而至。日本早期古建筑在建造时,特意将入口设在冬至日当天能接受阳光照射的方位。而宝墩遗址外城西南的建筑:夯土台基,似乎印证这里的文化信仰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者认为,夯土台基出现在北偏东21度的角度,和当时成都平原地区,冬至日太阳光的方向一致。尽管以猜测推理真相存在风险,但推测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站在午后烟尘下看这座过于接地气的古城遗迹,大量的信息和物证待挖掘探究,对于历史,未来还有无限种猜测的可能。



   05          

 酒厂·归途 


重游史前建立的城市,回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线索我们会发现,停滞不前的文明往往步入覆灭。四千多年前,“在同纬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古埃及,已出现国家和青铜;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中也发现了铜”,在成都平原发展了800年的宝墩文化中,金属器与其它礼器却鲜少见到。或许正如科学记者Rachel Nuwer所说:“有些情况下,文明可能只是悄悄逝去,在沦为历史的那一瞬间并没有留下巨响,只是发出呜咽。”


宝墩村,摄影:卡罗尔

经过一路储备、观看、攀谈后的思绪与来时已经截然不同,在没有商业迹象的宝墩村中,无论是对于文化理智或感性的思考,与之成正比的是阳光的暴晒与步行后的口干舌燥。踏上归途时,沿路终于找到酒糟的来处——宝墩酒厂,心想着它可能是吸收融合五湖四海文化而建立的新厂,又忍不住猜测,或许在宝墩人的迁移中,宝墩文化已慢慢融入为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并且不断演变,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酒,图源网络

走出历史维度,回归当下,我们感慨着因持续闭馆所带来的探秘时机,能够让人在有趣的细节中看到一段遥远的历史,却也遗憾被时间淹没的宝墩文化。千百年后,如果有历史、考古学家探索我们的时代,或许可以将今日不断探寻、留存的研究当做参考,管中窥豹,除了文化与科技,还能看到今天人们的忙碌、焦虑,以及平淡生活。希望在研究之余,他们可以感叹一句:古今的烦恼、乐趣如此相同,那时“古人”的一生,仿佛也有些精彩。


因此,我们将沿着历史的线索,继续以当代的视角探索东方美学,“揭秘”未知,开启老君山观音寺修觉山等“神秘”卷轴。更重要的是,在艺术领域未来可能性探知的旅程中,我们也依旧砥砺前行,精心筹备的展览将在暑期与大家见面。静候相逢,未知可期



编辑| 露露               摄影| 卡罗尔 SUNRULAN

校对| SUNRULAN    审核| 王从卉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花样年·知美术馆知美术馆是经成都市民政局依法登记,并由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777.HK)资助的民办非企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